南方日报讯 (记者/张西陆)传统招聘旺季一般是在春节后的三四月份,业内称为“金三银四”。南方日报记者对今年的职场形势做了一番梳理发现,今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“新常态”的到来,企业招聘和人才市场也呈现出“新常态”。
1 招聘需求减少
科锐国际专家认为,2015年企业增员势头趋缓但有新节奏,人员的增减反映企业扩张的情况。在全球经济持续萎靡、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,很多企业从几年前的快速扩张趋向理性,开始更专注于修炼内功,例如人员的精简、架构的优化、资源的重组等。
调查显示,在14个行业中,医疗健康、文化教育分别以77%、76%的预期增员比例领跑,而消费品则以52%的预期增员比例位居末尾。相较于2014年,汽车、高科技、金融业增员企业比例上升幅度最大,均超一成。
根据南方人才网的统计,八成以上的企业在2015年有人才招聘计划,其中比较明显的是民营企业招聘规模继续扩大,相当比例的民营企业愿意扩大招聘规模,招聘规模虽均在10至30人之间,但招人愿望比较迫切;同时外资企业招聘技术人员比重较高,技术类职位占一半以上,但用人比较谨慎。
2 薪酬涨幅放缓
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表示,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,今年薪酬上涨的幅度可能会有所放缓,估计在6%到10%左右。这也是许多人力资源企业面对的一个比较重要的“新常态”。
南方人力资源评价中心发布的《2014—2015年度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》预测,2014年薪酬同比增长率呈下降趋势,因此大部分行业对2015年的整体薪酬平均增幅预期将略有下降。
3 二三线城市抢才凶猛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,二三线城市预期增员企业的比例一直呈现上扬的态势,2013年57%的受访企业预期增员,2015年这个比例为68%。而反观一线城市,从2013年至2015年增长趋势在逐步趋缓。
科锐国际报告显示,二三线城市预期2015年薪酬涨幅为9.0%,而一线城市中,北、上、广薪酬涨幅齐头并进,都是8.3%。
专家认为,城市化的推进,企业大力开拓二三线及四五线市场,而新兴市场的人才匮乏,其中一线员工及专业技术人才缺口最大,迫使企业不得不调整跨区域人才吸引策略,建立更清晰、更具吸引力的雇主品牌。而雇员的就业理念也在发生改变,出于对生活质量、成本的考虑及发展机会,跨区人才也愿意考虑更好的内地机会。